报告人:孙秀军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邀请人:田娣 副研究员
时 间:12月19日(周四)10:00-11:00
地 点:腾讯会议:922-618-282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田娣 副研究员
会议时间:12月19日(周四)10:00-11:00
腾讯会议:922-618-282
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4kFZJCHjurQ6
报告人:孙秀军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报告题目:波浪滑翔机技术及其海洋观探测应用
报告人简介:孙秀军,天津大学工学博士,美国Georgia Tech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崂山实验室研究员。2020年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22年入选国家人才计划。连续17年从事海洋装备技术研发工作,主持波浪滑翔机技术相关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经费合计3.2亿元。聚焦波浪滑翔机长期性、自主性、隐蔽性等特征,完成快速机动、精准控位、编队协作、智能辨识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成立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波浪滑翔机“一代机”“二代机”和“三代机”的工艺技术固化和工程化设施建设,实现了波浪滑翔机整机极其配套模块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推广。团队共同致力于构建海上常态化无人移动观探测体系,有效支撑我国海洋环境广域长时观探测业务的实施。
报告摘要:波浪滑翔机是一型利用波浪能、太阳能驱动的水面无人自主航行器,搭载声、光、电、磁载荷可以完成外海大洋大范围、长时间的观测与探测任务。报告拟在国内外波浪滑翔机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概述波浪滑翔机的典型应用效果、功能性能指标、技术难点与不足,攻关方向与解决措施等,具体包含如下7部分内容: 1.WG功能性能指标; 2.台风观测应用案例; 3.目标探测应用成果; 4.地磁测量应用实践; 5.中继通信应用实践; 6.WG配套模组产品化; 7.技术难点不足与攻关发展方向。本报告旨在激发海洋同行之间的头脑风暴,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外海大洋广域长时观探测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