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孙瑞立 副研究员(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
邀请人:张扬 助理研究员
时 间:12月13日(周五)10:00-11:30
地 点:腾讯会议:116-404-377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张扬 助理研究员
会议时间:12月13日(周五)10:00-11:30
腾讯会议:116-404-377
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dPiMrn4CO7VT
报告人:孙瑞立 副研究员(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
报告题目:西沙海域秋季冷水现象研究
报告人简介:孙瑞立,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副研究员,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D类人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层次D类人才,崖州湾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主要从事南海海洋动力过程及其对海洋环境影响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其它科研项目8项,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2篇。
报告摘要:冷水现象是指相对于周围海域较冷的水体,冷水现象可以在局地部分抵消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卫星观测数据和再分析数据显示,西沙群岛海域秋季存在冷水现象。西沙海域冷水的中心位置靠近西沙群岛,呈近圆形分布,并表现出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它通常发生在9月底,强度迅速增加,在10月初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弱,最后在11月初消失。冷水现象的最大强度可达1.6°C。该现象在2006年、2009年、2013年和2022年10月份特征显著,强度分别达到了0.9°C、1.1°C、1.1C和0.4°C。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可以描述如下:在某些年份的秋季,东北季风在南海北部爆发,而西南季风仍在南海南部盛行,这导致西沙海域附近存在强的风应力剪切,即产生强的正风应力旋度。正风应力旋度引起气旋式海洋环流,并通过Ekman抽吸作用引起上升流,将低温海水从海洋下层输送到表面,从而导致西沙海域出现冷水现象。同时上升流还会引起西沙海域叶绿素a浓度增加。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