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7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2009年12月通过验收。实验室是在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聚集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在物理海洋、海洋遥感和海洋生态环境等传统优势学科的优秀人才。

实验室以维护海洋权益与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建立海洋环境立体观测和预测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为目标,开展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研究,打造特色鲜明的、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基地。目前实验室设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海洋动力过程与生态环境、大洋环流与气候变化,同时设有四大公共支撑平台,即国家海洋卫星地面站、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计算与大数据共享中心和仪器设备共享中心。这些技术支撑平台不仅为实验室研究工作提供海上观测数据资料和分析计算等各类服务,同时也面向社会服务,向国内各类海洋机构共享数据、资料和设备。

实验室现有成员11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余人,基本形成了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历史及重大事件

1960-1979

水文气象、海洋遥感、海岸带三大研究室成立

1986

开展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

1988

杭州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

1991

苏纪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

苏纪兰当选为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主席

1996

“中日黑潮综合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

“星载SAR海洋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

  • 成立海洋局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 苏纪兰当选为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主席

2001

潘德炉当选工程院院士

2002

组织实施中国Argo计划

2003

潘德炉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6

卫星遥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陈大可当选首届主任

2008

  • 曙光计算机集群入50强之列

  • 实验室迁入新科研大楼

2009

卫星遥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11

外业设备共享平台获财政部嘉奖

2013

“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

  • 获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2015

陈大可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

四大支撑平台在临安基地投入使用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