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对区域和全球海洋碳源汇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4-12-25 阅读:145

报告人:叶海军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邀请人:白雁 研究员

时    间:12月27日(周五)14:30-16:00

地    点:腾讯会议:487-490-014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白雁 研究员

会议时间:12月27日(周五)14:30-16:00

腾讯会议:487-490-014


报告人:叶海军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报告题目:台风对区域和全球海洋碳源汇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叶海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副研究员。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面上基金和中英合作项目。主要从事台风生态效应及海-气界面碳通量评估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报告摘要:台风作为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对区域和全球海洋碳通量产生复杂影响,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台风通过强风作用显著增强海气之间的气体交换速率,改变海表CO2分压,进而影响海-气CO2通量。台风的物理过程不仅降低海表温度,导致海表CO2分压下降,还通过将富含溶解无机碳的次表层水带至表层,引起海表CO2分压的升高,海洋上层盐度梯度强度可作为海表CO2分压对台风过境响应的指示器。同时,台风还将营养盐带至表层,促进了浮游植物生长,降低海表CO2分压。台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能够改变区域海洋的碳源汇格局。现有研究均假设台风过境时的ΔpCO2(海表CO2分压与大气CO2分压之差)为固定值,未能充分考虑台风过后海表pCO2的高频变化,这可能会对海洋碳循环的准确评估造成影响。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