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异常增强的观测特征与动力机制

2023年第34次海星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3-08-21 阅读:417

报告人:黄科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邀请人:周锋 研究员、叶瑞杰 助理研究员

时    间:8月22日(周二)11:00-12:15

地    点:1号楼1210会议室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周锋 研究员、叶瑞杰 助理研究员

合作人:周锋 研究员、马晓 助理研究员

会议时间:8月22日(周二)11:00-12:15

会议地点:1号楼1210会议室

腾讯会议:269-325-714

腾讯会议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12Yi79ovkXAW

报告人:黄科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报告题目: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异常增强的观测特征与动力机制


报告人简介:黄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热带海洋环流动力过程、海气相互作用及物质能量循环与平衡的研究,在环流动力领域取得了创新的成果,包括:揭示了赤道印度洋非稳态中层流的风生共振效应和垂向能量传播的机制,推动完善了中层流动力系统的数模框架;提出了热带印度洋中层流受赤道内区风生波动调制的动力学观点;阐明了热带南印度洋海平面异常的风生斜压响应过程及其能量累积的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等项目共5项。与国内外海洋动力学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近年以一作发表SCI论文12篇,包括GRL、JPO、JGR-Oceans 等论文7篇。担任数十种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摘要:赤道潜流是位于次表层的强大而稳定的海流,它的流向与表层流相反,对海盆尺度物质能量分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赤道潜流表现出自西向东流动的对称于赤道的急流,称为准定常东向潜流。而印度洋主要受季风控制,盛行的东北与西南季风驱动了赤道潜流的快速变动,其流向及物质输运呈现季节更替的间歇性特征,具有不同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长波动力和能量平衡过程。利用印度洋次表层潜标观测资料,我们发现在1998年和2016年夏季,赤道印度洋东向潜流消失,西向潜流出现且流速异常增强。

机制分析表明,这一异常现象与大尺度气候模态的变异密切相联:1997年和2015年与强厄尔尼诺和IOD正位相相关的东风异常激发了赤道次表层开尔文波,它在东边界反射形成反射波,并与1998年和2016年厄尔尼诺和IOD负位相相关的西风异常激发的赤道波发生叠加,共同导致了西向潜流的异常增强。进一步通过斜压波诊断发现东边界反射波的延时贡献受到了传播较慢的中阶斜压波动的调制。西向潜流异常增强的驱动机制还存在差异:1998年以东边界反射波占主导,而2016年则以直接风强迫波占主导。本研究揭示了气候模态背景下直接风强迫和边界反射波的相互作用激发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增强的动力学机制。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