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ED国重室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科技周公众开放日科普活动

作者:宋蕊 发布日期:2024-05-22 阅读:597

露天点位全景.jpg

5月19日,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全国科技周公众开放日科普活动成功举行。本次科普活动以“海洋监测预警 与你我同行”为主题,同时特别邀请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及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专家在本次活动中作报告、设科普点位。数百名社会公众走进海洋二所到现场体验观摩、游园打卡,近距离感受海洋科学的魅力,现场互动非常热烈。活动设置了“小球大世界”、“Argo的工作原理”、“海洋灾害科普区”、“海洋卫星科普区”、“海洋仪器展示区”、“科普报告”等十二大打卡点位,涵盖了科普小实验、互动闯关答题、海洋知识讲解等,向社会公众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海洋科学的奥秘。

海洋仪器展区.jpg

海洋仪器科普区

海洋灾害科普区.jpg海洋灾害科普区

卫星展位-合.jpg

海洋卫星科普区

当天中午12点,海洋二所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市民们带着娃正在等待入场,前往各打卡点打卡学习。在小球大世界,讲解员利用球幕影像生动地讲述了地球、大气、海洋等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海洋中洋流的成因,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在这里都变得立体、栩栩如生。海洋科技展厅里,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标本和海洋科学知识让小朋友们目不暇接;同时,海洋灾害科普区、海洋卫星科普区,科学家们在普及海洋知识同时,还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海洋的种子。正如本次活动负责人所说,“这次活动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关于海洋的知识储备已经非常丰富,也非常积极踊跃,比如大家都知道鲸鱼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岛国是瑙鲁等等。我们在多个环节都设置了海洋知识问答互动,希望通过互动传播海洋知识,同时激发大家热爱海洋、探索海洋的兴趣。”“海洋仪器展示区”及“Argo的工作原理”两个点位,小朋友们还动手做了“瓶子实验”以及盐度密度小实验,在“玩”中学习科学原理。此外,活动还设置了“海洋知识竞答”、“手工之一起做贝壳风铃”、“绘画之五彩斑斓的海洋”等趣味性科普点位,增加社会公众体验感。

Argo的工作原理.JPG

Argo的工作原理

本次活动最热门点位当属科普报告厅,为了能够和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很多小朋友检完票直奔科普报告厅。报告厅内,我室应俊副研究员以《今年夏天会不会更热——短期振荡与全球变暖的协同影响》为题,从2022年夏天杭州的高温说起,讲述了影响气候变化的几大因素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贺靓做了题为《海洋防灾减灾——探索海洋的保障》科普报告,为大家讲解了海洋灾害科普知识、普及了海洋防灾减灾技能、介绍了我国海洋预警报的发展现状,提高了公众海洋防灾减灾、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传播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报告最后,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王安良高级工程师在南极中山站与现场的小朋友们进行了视频连线,现场讲解了中山站野外作业的情况,并拍摄了南极上空美丽的极光送给大家。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邹亚荣正高级工程师以《天眼探海——我国海洋卫星与海岸带应用》为题,介绍了我国三大系列海洋卫星的特点用途,以及在滨海湿地遥感监测、海洋灾害等方面的应用。我室原海星博士后季悱博士以《飞翔的旅行者——太平洋褶柔鱼一生的洄游之旅》为题,讲述了夜宵主角“火爆大鱿鱼”——太平洋褶柔鱼的前世今生。四场报告既有科学知识,又有互动问答,报告现场气氛活跃,许多小朋友们认真记笔记并踊跃回答问题。

应俊报告.JPG

贺靓报告现场.jpg

邹亚荣报告现场.JPG

季悱报告现场.JPG

本次活动由卫星海洋环境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办公室、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海洋二所研究生教育中心等共同承办,是海洋监测预警技术科普的一次探索与实践。SOED国重室全国科技周科普活动已开展多年,活动在探索中起步、于实践中创新,科研人员更有热情,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元、深度与广度并进,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品牌科普活动,成为公众了解科技进展、与科学家交流的重要渠道,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