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我实验室潘德炉院士主持的《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国家海洋局自2007年后获得的国家科技奖最高奖项,也是我所目前为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奖最高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作为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的5大奖项之一,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个人及团队。
《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是国内7家单位经过13年联合攻关完成,由我实验室潘德炉院士主持,其他主要完成人有毛志华、蒋兴伟、何贤强、韩庚辰、苏奋振、刘仁义、翁光明、陆建新、王其茂等。
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定量化遥感一直是海洋水色遥感研究的国际性难题,也是制约我国海洋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的关键因素,该项目瞄准我国海洋卫星系列发展及业务化应用体系建立的需求,取得了四方面创新性成果。
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综合大气—海洋耦合、粗糙海面和偏振特性的海洋遥感辐射传输矢量模型、基于蓝紫光波段的混浊水体大气校正模型和非光学活性生化物质的海洋遥感反演模型,为解决近海复杂水体遥感的国际性难题打下了理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国际海洋水色遥感理论体系。
项目组突破了我国海洋水色卫星资料处理与应用的关键技术,攻克了卫星海洋应用效果预测与辐射精度评价技术、自主海洋水色卫星几何与辐射一体化校正、低辐射信息下的多星融合与数据重构等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我国海洋卫星的辐射定标和参数反演的瓶颈问题。
项目组研发了“多星接收—融合处理—产品制作”一体化遥感应用系统,率先建立了基于我国海洋卫星—航空遥感—现场监测的立体监测业务化体系,提高了遥感产品的精度与稳定性,推动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项目组构建了覆盖我国海域的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库,包括1.2万个站位25万组的海洋环境参数与遥感光谱数据集,积累了我国最齐全的海洋遥感基础数据,已达到近海复杂水体卫星遥感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实验室加强科技创新和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创新成果的研究团队,涌现了众多创新性成果,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对实验室以及全所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次获奖,是对我实验室在海洋遥感领域不懈努力的肯定,也是我所多年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注重创新思维的成果体现,必将激励全所科技人员在创建海洋科技强所的道路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毛志华)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