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浩大洋环流与气候变化

职称:副研究员
学科专业:海洋动力过程与诊断,生物垂直迁移的海洋环境响应研究,海洋环境监测
办公电话:0571-81963071
电子邮件:yangch1101@sio.org.cn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保俶北路36号

扫码查看
个人名片
  • 个人简介

    20057月参加工作,从事数值计算和海洋观测,注重海洋信息提取和调查方法创新,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及其它项目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极地专项、大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工程保障项目,论文、专利等20多篇


  • 教育经历

    (1) 2002-9至2005-7,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物理海洋学, 硕士, 导师: 袁耀初 (2) 1998-9至2002-7, 安徽大学, 应用物理, 学士
  • 工作经历

    (1) 2019-1至现在,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2) 2016-1至2018-1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实验室, 副研究员 (3) 2008-1至2015-1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遥感与数值预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4) 2005-7至2007-1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遥感与数值预测研究实验室, 研究实习员
  • 主要业绩

    1、吕宋海峡水交换的研究

    吕宋海峡水交换观测研究主要采用锚定潜标系统,潜标上的海流计只能测量一个点,流速剖面仪的有效观测深度一般不超过600米。而吕宋海峡水交换复杂,中层南海水流出吕宋海峡,太平洋水在上层和底层流进南海,这需要一个完整的流速剖面才能确定水交换的具体情况。采用LADCP,得到从海表至海底的流速剖面,其计算结果支持吕宋海峡水交换的“三明治”结构。署名第一作者文章于2013年在《海洋学报》中文版发表。

    申请人还和袁耀初老师共同合作研究吕宋海峡水交换、黑潮入侵等科学问题,约4篇非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

    2、海洋浮游动物垂直迁移研究

    为了躲避天敌和采食浮游植物,在大洋之中,普遍存在着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最普通的情况是浮游动物在黄昏时分从海洋深层上浮至海水表层获取食物,而在黎明时分则下潜至海水深层进行潜伏。传统的观测方式主要使用昼夜开合的捕获网,但缺少空间和时间精度,对于垂直迁移的时间、速度、范围等不能作出准确的估计。我们使用ADCP的回声强度,计算平均体积的后向散射强度,从而掌握垂直潜移的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垂直潜移强度。结合潜标上的温深传感器,甚至能揭示生物垂直迁移对于海洋混合和层化的影响。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并进一步参与了973项目“南海陆坡中尺度生态系统过程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工作。署名第一作者文章发表于海洋学报英文版和Deep Sea Research Part II。

    3、南海陆坡区海洋动力环境的研究

    基于南海陆坡生态973项目,我们联合陈建芳老师课题组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区进行了常年的潜标观测,观测得到了这一海区环流的年、季节变化特征。关于惯性震荡季节变化,以及台风对本海区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的研究由应聘人在2015PICES大会S5分会上作了口头报告。

    我们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已经开展了多次联合调查,其中20156月调查航次期间,我们观测到了很强的跨陆架交换现象,可能是西向传播而来的涡旋偶极子所致。针对这一涡旋偶极子对跨陆架水交换以及海洋环流的影响,由应聘人在SOED星火系列2015年第25次学术论坛上作口头汇报,成果发表于2016年的《海洋学研究》

    4、海洋观测方法的开发与创新

    目前对海洋温、盐的观测一般采用停船下放观测仪器的方式进行观测,只能获得一个观测点的剖面数据。此种观测方式测量的水文要数空间分辨率低,停船观测耗费船时,观测方式不经济。传统的船载ADCP进行走航观测流速时,波浪、发动机噪音等严重降低有效观测深度。

    采用拖体观测温、盐要素,节省船时、提高分辨率。国内外的海洋学者开发了多种观测拖体,但都没有测量流速的功能,不能实现海水物理特性和流速同步观测的功能。我们开发的拖体解决了这一缺陷,将站位停船观测温、盐等海水物理特性和走航观测流速两种方式结合,节约海上调查时间,有效提高观测效率。

    就此观测方法创新,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ZL 2012 1 0385553.4)。据此,2017年申请了科技部“中央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获得批准,但2019年预算被砍,未能执行。

    5、锚系观测技术

        现岗位期间2013年至今,为典型海山调查项目(16套)、南海陆坡生态973项目(4套)、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保障项目(13套)、大洋生态多样性专项5套,双十字2套,大洋采矿试验项目(2套)等,设计或执行了多套(42套)潜标的投放与回收工作。

    负责执行了三次南海联合调查任务。成功布放并回收多套爬升式CTD设备,获得高质量数据。并且,2015年成功找回了在三门湾被渔民拖动的一套坐底潜标。保证了课题组近几年非常高的潜标成功率,使用这些资料课题组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 近五年主持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 DY135-E2-2-02, 西太海山区物理海洋环境及典型海山流场结构,270万, 2018.1-2020.12, 在研,参加单位负责人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304105,深海多金属采矿试验工程,4250万,2016.7-2020.12,在研,参加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406021,南海北部浮游动物垂直迁移的声学观测研究,26万,2015.1-2017.12,结题,主持

    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T1006,多参数水文观测拖体设计与海试,48万,2010.7-2013.6,结题,主持

    5.国家专项,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03-01北极海域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考察,2011开始,结题,参加


  • 代表性学术论著

    (1) Yang, Chenghao; Xu, Dongfeng*; Chen, Zuozhi; Wang, Jun; Xu, Mingquan; Yuan, Yaochu; Zhou, Meng;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of zooplankton and micronekt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bserved by a moored ADCP ,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I: 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 2019, 167: 93-104. (期刊论文)

    (2) Yang Chenghao; Liao Guanghong*; Yuan Yaochu; Chen Hong; Zhu Xiaohua; The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of sound scatterers observed by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in the Luzon Strait from July 2009 to April 2011 ,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3, 32(11): 1-9. (期刊论文)

    (3) 杨成浩; 廖光洪; 袁耀初*; 陈洪; 金子新; 江田憲章; 谷口直和; 南馆正憲; ADCP观测得到的2008年4月吕宋海峡流速剖面结构,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 (03): 1-10. (期刊论文)

    (4) Zhang, Miao; Wu, Ying*; Qi, Lijun; Xu, Mingquan; Yang, Chenghao; Wang, Xinliang; Impact of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mesopelagic fishes on the compositions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I: 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 2019, 167: 46-54. (期刊论文)

    (5) Yaochu Yuan*; Chenghao Yang; Yu-heng Tseng; Xiao-Hua Zhu; Huiqun Wang; Hong Chen; Analysis of longer period variation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intrusion into the Luzon Strait using rectified wavelet power spectra, 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2017, 156: 61-77. (期刊论文)

    (6) 杨成浩*; 许东峰; 陈洪; 王俊; 徐鸣泉; 师鹏飞; 章胜亮; 一种海洋水文参数观测拖体, 2013-2-27, 中国, CN201210385553.4. (专利)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