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周文 教授(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邀请人:刘婷 研究员
时 间:4月15日(周二)10:00-11:30
地 点:1号楼610会议室
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刘婷 研究员
会议时间:4月15日(周二)10:00-11:30
会议地点:1号楼610会议室
报告人:周文 教授(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报告题目:热带与中高纬系统对亚洲夏季风延迟撤退的协同影响
报告人简介:周文,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特聘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期从事极端天气气候机理与预测、AI4Climate、极地气候变化,季风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等研究,近年来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旱涝识别、降水预测订正等应用研究。入选斯坦福全球Top 2% 顶尖科学家、英国路透社气候变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0位科学家、全球最佳科学家榜单(环境科学),现任《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副主编,《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tmospheric & Oceanic Science Letters》、《大气科学》《极地科学进展》、《SPJ Ocean-Land-Atmosphere Research》等期刊编委。
报告摘要:亚洲夏季风是全球季风中最具能量的季风系统之一,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率。夏季风的季节进程包括了季风的爆发、中断/活跃及撤退过程,夏季风的爆发及撤退对应着季风区雨季的开始与结束,对局地天气气候异常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热带夏季风(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区域)爆发出现了大尺度的年代际提前,这主要与热带太平洋平均态的变化有关,IPO位相由正转负,西北太平洋异常偏暖驱动了大尺度季风爆发的变化。本世纪初,亚洲热带夏季风的撤退出现了显著的年代际推迟。在季风撤退期,西风在热带季风区一致增强,降水出现东西偶极子模态,最强的对流增强区位于南海-西北太平洋,伴随着年代际尺度上天气尺度波列活动的增强,热带气旋生成增多,极端降水频次增加。本次季风撤退延迟可能受到了热带及热带外系统的共同影响,同时受到不同尺度系统的共同调制,热带及中高纬系统共同塑造了季风撤退期东-西偶极子的降水格局。
© 2021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