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无线电掩星观测的北极大气边界层高度特征研究

发布日期:2024-12-02 阅读:180

报告人:常亮 教授(上海海洋大学)

邀请人:张扬 助理研究员

时    间:12月3日(周二)9:30-11:00

地    点:腾讯会议:999-280-769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张扬 助理研究员

会议时间:12月3日(周二)9:30-11:00

腾讯会议:999-280-769

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grIcRC4ISdwi

报告人:常亮 教授(上海海洋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GNSS无线电掩星观测的北极大气边界层高度特征研究

报告人简介:常亮,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9)和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014),曾获上海海洋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创新奖(2024)、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2010)。以第一/通讯作者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中国科学》等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7篇(TOP期刊论文8篇)。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卫星遥感、空间信息探测等。

报告摘要:卫星观测表明,东南印度洋中尺度涡旋活跃,其表面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结合卫星观测和Argo浮标资料,本研究揭示了东南印度洋中涡旋三维结构和体积积分能量的空间变化。次表层强化涡旋以气旋性为主,密度核位于~750 m,主要起源于东部边界区域和30°S以南的开阔海洋。我们发现涡旋生命周期与其体积分能量密切相关,并进一步从能量耗散的角度,探讨了涡旋体积分能量与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基于多个无线电掩星(RO)任务观测的大气折射率廓线,利用最小折射率梯度法提取了2006年12月至2019年11月北极地区的行星边界层高度(PBLH),研究了PBLH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了PBLH与海冰密集度(SIC)及相关大气参数的潜在关系。研究发现,夏季由RO估计的北极PBLH较秋、春、冬季深。此外,在陆地和海洋的不同纬度带中,PBLH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同步周期特征,而海洋上不同纬度带的PBLH季节性特征与陆地上的PBLH季节性特征存在很大差异。除了78°-84°外,在整个北冰洋的不同纬度带区域,PBLH通常都显著增加。总的来说,北冰洋上空PBLH在每个季节都与SIC(地表气温(SAT)和可降水量(PWV))呈持续的负(正)相关。而PBLH对这些参数变化的响应随海冰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开阔海域和固体冰区中,PBLH分别受水汽平流和地表辐射冷却的影响,而冰边缘区的PBLH则具有开阔海域和固体冰袋之间的过渡特征。此外,低云云量(CF)的变化似乎对北冰洋上空的PBLH没有直接影响。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