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余为 副研究员、常亮 教授
邀请人:张扬 助理研究员
时 间:9月22日(周五)10:00-11:30
地 点:2号楼801会议室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会议时间:9月22日(周五)10:00-11:30报告人:余为 (上海海洋大学 副研究员)
报告一
报告题目:秘鲁海域中尺度涡对洪堡鱿鱼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
报告人简介:余为,博士,上海海洋大学副研究员,硕导,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担任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审稿编辑、PLOS Climate学术编辑、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 编委以及远洋渔业企业技术顾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等18项科研项目;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等12项科研奖项。在渔业海洋学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100篇,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SCI论文35篇)。
报告摘要:利用归一化方法和栖息地模型,结合涡旋、海洋环境和茎柔鱼渔业数据,首次探索了中尺度涡对秘鲁海域洪堡鱿鱼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反气旋涡(anticyclonic eddy,AE)中观察到较高的洪堡鱿鱼资源丰度和适宜的栖息地占比,而气旋涡(cyclonic eddy,CE)中的资源丰度相对较低,适宜栖息地相对较少,且集中分布在涡旋边缘。根据HSI模型的结果推测,AE中近表层较低的海水温度更适宜洪堡鱿鱼生存,衍生了更多的适宜栖息地,是洪堡鱿鱼丰度在AE中更高的主要原因。
报告二
报告人:常亮 (上海海洋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西北太平洋气溶胶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要素的影响特征
报告人简介:常亮博士,现任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 教授,IEEE Senior Member。2011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大地测量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5月至今任职于上海海洋大学,主要从事海洋技术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于2017和2018年分别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塔斯马尼亚大学访问学习。个人研究兴趣主要为卫星海洋学、极地遥感等,目前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包括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等JCR一区论文7篇)。分别于2014和2019年入选上海市扬帆计划和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5项。
报告摘要:基于MODIS观测估计了西北太平洋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气溶胶与叶绿素a,SST和初级生产力等因素的潜在关联,并为进一步揭示气溶胶对该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