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来源核素的入海归宿及其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示踪意义

2023年第26次会议

发布日期:2023-07-25 阅读:265

报告人:林武辉(广西大学,副教授)

邀请人:宣基亮 研究员

时    间:7月28日(周五)09:30-11:00

地    点:1号楼1210会议室;腾讯会议:507-713-698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宣基亮 研究员

会议时间:7月28日(周五)09:30-11:00

会议地点:1号楼1210会议室

腾讯会议:507-713-698

报告人:林武辉(广西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日本福岛来源核素的入海归宿及其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示踪意义

报告人简介:林武辉博士,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科学(理学)和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工学)专业,专注于海洋和核技术应用的交叉研究,是我国首批参与福岛核事故后的西太平洋放射性核素调查人员之一,长期聚焦海洋(珊瑚礁)中核素测量与示踪、海洋核安全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青年访问海星学者项目等10多项,担任Radiation Medicine and Protection、《铀矿冶》青年编委,围绕海洋中210Pb90Sr137Cs等10多种天然和人工核素开展较为系统的工作,发表50多篇论文,一系列成果获得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十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颁发的优秀论文奖;福岛海洋核污染研究获得广西社科奖,以及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官方引用。

报告摘要: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福岛来源的放射性核素仍在持续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自GEOSECS计划以来,3H14C231Pa/230Th234Th/238U等放射性核素一直是定量海洋动力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良好示踪剂。


本报告将基于福岛核事故过去十多年来国际上大量历史观测数据的整合分析,从污染视角解析福岛来源的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入海归宿,以期为新时期的海洋核安全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从示踪视角窥视福岛来源的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指示三维海洋的动力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期为复杂海洋过程提供时间、速率、通量等借鉴和启示。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