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数据之力,兴海洋之业”——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发布

供稿:白雁 发布日期:2025-05-12 阅读:548

5月10日上午,以“数智无界 安全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开幕。国家多个省市的有关部门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央国企、运营商、数商企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共计5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阶段性建设成果也在会议中重磅发布,由浙江省海洋经济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罗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方银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陈陟、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马超飞、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副书记、区长郑迪、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童海波、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胡行正、安恒信息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小孟上台共同发布。

00b3379e14300093794448150f848534.jpg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并构建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这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重在实现数据资源的规模化流通、共享利用,可有效解决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核心问题。

在自然资源部及浙江省的高度支持下,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落地杭州滨江区中国数谷,聚合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及三大国家级海洋数据业务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海洋数据资源和海洋科技能力,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三数一链”和数据要素运营基础以及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围绕数据资源、应用场景、技术体系、规则机制、生态与安全六大核心维度建设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海洋数据全流程可信管控、多主体数据高效互联互通、高价值应用场景共创和数据服务共享共用,服务海洋经济产业链的产、学、研、用,为全国提供海洋数据赋能范式,实现聚数据之力,兴海洋之业,全面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640.png

背景介绍

【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和阶段成果】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要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等五类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在海洋科学认知、海洋数据技术和成果应用的丰厚积淀下,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抓住机遇,围绕国家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联合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等多家优势单位,共同谋划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目前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申报建设已经写入浙江省《高水平建设海洋强省2025年工作计划》,并获得海洋行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推荐申报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空间由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杭州市滨江区正在创建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位于滨江区的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是全链条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专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复制推广、行业数据空间建设、数据要素联合创新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评测中心建设运营、“中国数谷1号”孵化加速器招商运营、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等相关业务。2025年1月,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与海洋二所及三个国家级海洋数据业务中心、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等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国家权威海洋数据资源和海洋科技研发能力赋能,基于中国数谷“三数一链”数据要素运营及已有的海洋科技公司和数商公司生态网络,目前已初步搭建了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汇聚了167类海洋行业数据,超2000种数据集;梳理了超过40个创新应用场景,发布了13个空间规则规范,形成了空间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三大功能】

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国家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围绕海洋环境、产业、经济等多种跨域数据的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全流程,实现海洋数据的可信管控、资源交互和价值共创三大功能:

1、多主体数据汇聚和互联互通。

在数据供给方面,已经获得自然资源部支持构建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海洋二所和国家三大业务中心根据数据分级分类接入的海洋环境数据,以及相关产业数据和政府公共数据,通过“以数引数”的方式,撬动更多海洋经济行业数据按照规则规范接入到空间,实现跨域数据融合利用。

在数据流通方面,在可信空间可实现多主体数据资源和产品的 “一点发布、多点可查”,让更多数据需求方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所需资源,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整合分散的海洋数据资源,打破行业信息孤岛,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生态。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也依据国家“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接口要求”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实现与其他数据空间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全国数据市场一体化。

2、海洋数据全流程可信管控。

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软制度+硬技术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全流程贯通的空间整体安全防护,实现数据流通利用全流程的可信管控。

空间采用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数据控制、数据加密流通、数据沙箱、可信执行环境等多种数据流通技术,形成数据规模化在线流通能力和联合计算加工,保证“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及数据流通利用全流程可追溯。

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将形成权责清晰的多主体数据共享共用机制,以及准入认证、流通使用、争议仲裁、收益分配等规则规范,确保数据空间各参与方合法合规的提供数据资源、产品或服务,保障空间运营有序、管理合规。空间计划发布相关规则超40个,并在探索实践中引领形成海洋行业数据流通利用标准。

3、创新场景和数据服务的价值共创。

基于空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可信流通和加工能力,围绕“数实融合赋能产业、推动海洋新型产业、提升海洋治理能力”三大方向,重点推动海上牧场、交通港航、涉海工程、保险金融、公共服务等超过50个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基于海洋数据特点,打造海洋时空大数据数据处理基座,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及海洋机理模型耦合的各类海洋行业算法库,全过程赋能多级数据加工利用链路空间。立足于政策扶持有力、海洋数据汇聚、科研经验丰富、应用场景众多等优势,聚合众多海洋科研机构、数据加工和服务商等企业入驻,空间还以“标准化产品+定制化开发”的形式实现产品共创、应用共创,扩大海洋数据辐射面和影响力,释放海洋领域的数据价值,构建生态价值共创体系,形成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推动产业链有单一链式结构线向多元化网状生态升级。

此次在“西湖论剑”的发布也标志着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已经进入加速期,根据边建设边运营的思路,以“双侧驱动,能力集聚、生态繁荣、数实互进”为思路打造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的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带动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业务创新,为全国提供海洋数据赋能范式。

【海洋二所关于海洋数据要素应用的前期成果】

2024年10月,由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中心在杭州揭牌成立。中心实行非实体化运作、开放式发展,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平台、技术和数据优势,开放性吸纳省内外海洋数据、海洋碳汇、海洋金融、海洋保险等领域的企业院校等力量加入,聚合海洋大数据技术链、价值链、增值链上的各方力量,多方联动打造海洋大数据增值技术供需交汇与增值赋能的平台,联动打造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生态。为加快海洋数据增值应用创新和落地验证,已经在象山县、温州市洞头区、嵊泗县、台州市椒江区开展了海洋数据资产化、数据赋能海洋新型渔业保险、“数据+蓝碳”赋能海洋产业发展等领域探索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赋能产业发展模式。

2025年4月28日,国家数据局在福州召开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正式发布了70个重点建设的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由浙江省数据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报送的“多跨融合的海洋经济大数据智算赋能涉海企业场景”入选,该场景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作为技术支撑,通过探索多跨融合的海洋环境及产业大数据融合智算技术,构建多个典型场景的创新应用模式,赋能涉海企业。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通公共数据供给—流通—利用链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开发利用模式,打造一批社会效益突出、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应用。




  • 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