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至4月2日,由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德国赫姆霍兹协会HEREON研究中心海岸带研究所、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协办的第三轮中德海洋与极地领域合作重大项目“自然灾害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因果关系与可预测性”(NECO)第二次双边会议在杭州召开。
会议聚焦自然灾害、海洋碳汇、缺氧、热浪等生态变化过程,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灾害预测与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中的创新应用。来自中国和德国的10家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海洋动力过程与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交叉影响开展了广泛研讨,设立了“动力过程对边缘海有机碳循环的影响”,“沉积动力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海岸带综合管理”,“复合海洋生态灾害的机理与影响”,“人类活动及自然驱动下的碳埋藏过程”以及“海洋灾害预测与风险管理”等多个专题环节,涵盖了从海洋碳汇、缺氧酸化机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台风、热浪等)的生态效应到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灾害预测等前沿议题。
会上,中德双方项目负责人张文彦研究员与周锋研究员介绍了项目总体进展与阶段性成果。中德双方专家学者就相关研究进展与技术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推动了多学科交叉与高水平合作。会议还特别设置了青年科研人员交流及海报展示,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者的学术热情,增强了中德科研团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此次会议不仅深化了中德双方在海洋灾害的生态效应、缺氧酸化及碳汇的复合机制等关键领域的科研合作,也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动力学机制有机结合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奠定了未来联合研究的基础。
© 2021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