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届国际河口海岸科学会议在杭成功召开

供稿:于皓 发布日期:2024-09-06 阅读:254

9月2-5日,第60届国际河口海岸科学会议(The 60th meeting of the Estuarine & Coastal Sciences Association,简称ECSA)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丹麦、荷兰、英国、希腊、西班牙、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围绕“发展科学支撑的方案和对策,提高近海防灾的方法和能力”的主题,在物理海洋、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大会现场.png

大会现场

本次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实验室)和爱思唯尔共同主办,由海洋二所副所长、SOED实验室主任陈建芳研究员和印度喀拉拉邦大学Salom Gnana Thanga Vincent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开幕式由SOED实验室副主任王云涛主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方银霞、Salom Vincent教授、国际河口海岸学会主席John Humphreys、ECSA大会协调员Tim Jennerjahn、SOED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锋分别致欢迎辞。方银霞所长在致辞中表示,海洋二所一直致力于发展海洋领域的研究,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促进各方保持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海洋研究领域的发展。周锋则在致辞中表示,河口和沿海地区极易受到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促进同行间建立联系,进一步提高近海防灾的能力。

方银霞所长开幕式致辞.png

方银霞所长开幕式致辞

640.webp.jpg

印度喀拉拉邦大学Salom Vincent教授(左)、国际河口海岸学会主席John Humphreys(中)、ECSA大会协调员Tim Jennerjahn(右)分别作开幕介绍

周锋副主任开幕式致辞.png

SOED实验室周锋副主任开幕式致辞

王云涛副主任主持会议.png

SOED实验室王云涛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为期四天的大会,共设5个特邀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二所陈大可研究员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海洋监测与预报系统的构想及建设进展。加拿大海洋科学研究所 Sophia Johannessen 博士介绍了为何蓝碳无法真正抵消化石燃料的排放。英国斯旺西大学Richard Unsworth副教授交流了他在全球海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沙特红海管理局Jorge Barbosa提出把“源头到海洋”愿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催化剂的提议。海洋二所陈一宁研究员分析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高沉积海岸湿地的影响。

陈大可院士主旨报告.png

陈大可院士主旨报告

未命名.jpg

Sophia Johannessen 博士(左)、Richard Unsworth副教授(右)作主旨报告

1111.jpg

Jorge Barbosa(左)、陈一宁研究员(右)作主旨报告

此外,会议设置了17个专题,包括184个口头报告、129个展板报告,报告议题包括:河口和海岸的潮汐、波浪和风暴潮;极端事件对海岸系统的影响;河口、盐沼、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的连通性;陆地碳和营养物质输入及其在河口的转化;蓝碳的固存与储存;污染物的来源追踪与食物链积累;河口海岸观测监测技术与应用;海岸带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

女科学家活动合影.png

女性科学家研讨会项目边会合影

大会期间,SOED实验室还承办了女性科学家研讨会项目边会,边会旨在为女性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展开国际对话交流、技能学习,和拓展职业网络的机会和平台。活动由海洋二所、爱思唯尔基金会和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CWAST)共同召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海洋二所、浙江大学、CWAST韩喜球研究员,印度喀拉拉大学Salom Vincent教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唐丹玲研究员,英国国际河口与海岸专家有限公司Anita Franco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李秀珍教授,爱思唯尔海洋学期刊出版人孙海燕博士,爱思唯尔基金会执行董事Ylann Schemm博士等女科学家参加了本次边会。王颖院士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她职业生涯在海洋科学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来自中国、印度、英国、荷兰等国的女科学家就如何扩展职业网络、平衡工作和生活开展了讨论。

1725608718229742.png

王颖院士在边会上作主旨报告

闭幕式合影.png

大会闭幕式合影

国际河口海岸科学会议是国际河口海岸学会发起的系列学术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一届,自1971年起,已在全球成功举办六十届,国际影响日益扩大。本次会议探讨了海岸带的韧性提升和管理能力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促进了海洋领域的科学合作,加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知识交流,提升了制定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能力。大会也为科研人员、相关领域业者、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以共同应对全球近海地区面临的挑战。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