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涡对海洋极端温度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3-10-24 阅读:231

报告人:何庆友 副研究员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邀请人:刘统亚 副研究员

时    间:10月27日(周五)15:00-17:00

地    点:腾讯会议:268-430-818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 刘统亚 副研究员

会议时间:10月27日(周五)15:00-17:00

腾讯会议:268-430-818

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dfQ0VImn9AIU

报告人:何庆友 副研究员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报告题目:中尺度涡对海洋极端温度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何庆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访问海星学者”。主要从事海洋中尺度动力过程与生态效应研究。主要成果包括: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尺度涡对南大洋极端温度发生与强化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和预测海洋次表层热浪及其生态效应提供科学参考;发现低盐海域反气旋涡可增厚障碍层并促进冬季海表降温,为广泛存在的海洋反常涡提供一种新的机制解释;提出了光驯化主导副热带流涡区涡致浮游植物叶绿素扰动的新机制,改变了科学界对该海区中尺度涡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碳循环过程的已有认知。近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GRL、PO、JGR 等二区Top以上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报告摘要:中尺度涡被认为是海洋中的“风暴”,可对深达几百到上千米的海水温度造成显著扰动,但受观测手段限制,我们对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的程度与机理的认知还极为有限。通过分析南大洋50多万条历史温盐剖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中尺度涡数据,我们发现尽管反气旋涡(气旋涡)在海洋中的发生频率只有约10%,但发生在涡内的次表层极端高温(低温)比例却高达近50%。并且,随着近年来南大洋变暖和涡旋活动增强,涡内平均温度扰动和极端温度扰动强度均显著增强,后者速率比前者大一倍。这些结果证实了中尺度涡在驱动海洋次表层极端温度中的重要作用。而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涡旋对海洋极端温度的增强效应还可能进一步加剧。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