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GC-Argo研究海洋生物碳库高频变动及其对碳汇功能的贡献

2023年第38次海星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3-09-15 阅读:158

报告人:黄毅彬 助理研究员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邀请人:邢小罡 研究员

时    间:9月18日(周一)14:30-15:30

地    点:2号楼801会议室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组织系列“海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科研人员分享前沿科学动态,讨论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召集人:邢小罡 研究员
会议时间:9月18日(周一)14:30-15:30
会议地点:2号楼801会议室
报告人:黄毅彬 助理研究员(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报告题目:基于BGC-Argo研究海洋生物碳库高频变动及其对碳汇功能的贡献

报告人简介:

黄毅彬博士,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助理研究员。2020年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18-2020年期间在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毕业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从事博士后研究。黄毅彬博士研究聚焦于海洋生物泵关键固碳过程速率的调控机制、演变趋势以及相关生物地学化学过程效应。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担任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IOCCG Protocol Series 第七卷副主编等。

报告摘要:海洋生物泵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机制,是海洋碳循环和全球变化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之一。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无机碳,经过食物网循环后,被进一步地转化成不同的碳库组分,包括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无机碳(PIC)等。这些碳库具有不同的输出效率,其量值和相对比例反映了生物泵功能和结构的差异。通过集成生物地球化学剖面浮标(BGC-Argo)搭载的多种化学和生物光学传感器,结合元素计量学理论,开拓性地解析出大空间梯度(“亚热带-亚极地-海冰覆盖区”)不同生物碳库生产速率的时空变异,以及它们对海气CO2交换通量的精确贡献。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为区域碳循环提供高时空分辨的数据,还为当前碳输出领域多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机制,例如 “为什么在异养的冬季(即有机物矿化消耗大于有机碳的总生产),沉积物捕获器依旧观测到上层颗粒物碳输出”以及“为什么在寡营养的亚热带海区存在显著的生物无机碳消耗”等。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4   流量统计   

  • 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邮编:310012
  • 总机号码:+86-571-8196 3198
    传真:+86-571-8883 9374